《反戈一擊:亞際文化研究讀本》
【目錄】
一 何謂“文明”
印度自治(節選) 莫罕達斯·卡拉姆昌德·甘地
俱分進化論 章太炎
論愛國心(節選) 幸德秋水
二 何謂“亞洲”
“亞洲”作為方法(節選) 陳光興
東亞視角的認識論意義 孫 歌
三 “文化”的力量
文化為何重要:對女性主義政治語言的反思 特賈斯維莉·尼南賈娜
地方狹隘主義的未來:全球化、《古惑仔之四》以及屯門的電影研究 墨美姬
從文化產業到創意產業及回歸?廓清理論與政策再思考 江莉莉
四 民族主義與現代性
確信的曙光:世俗主義、印度教民族主義以及其他去文化的面具 阿希斯·南迪
圍困下的解放:美國的軍事占領與日本的婦女解放 米山麗莎
五 主體的生成
2002世界杯足球賽的“女性化”和女性“粉絲” 金賢美
公民情感的嬌貴化與新興民主的治理 何春蕤
在全球經濟的子宮里:《孩子》和跨國想象的建構 莎拉·雷蒙
讓我們活!日本臨工運動的培力和生活修辭 卡爾·卡塞格
六 流動中的文化生產與消費
何時寶萊塢?文本分歧與歷史分歧 阿西什·拉加德夏沙
K-pop的亞洲化:在泰國青年中的生產、消費與認同模式 烏汶叻·希里玉瓦沙、申鉉準
亞際比較框架:中國臺灣和韓國的后殖民電影中的歷史學 金素榮
印度二線市場中的香港動作電影S.V.斯瑞尼瓦斯
七 媒介/城市
錢之重要:文化身份認同與現代化 梅拉尼·布迪安塔
遺跡的市場,或者文化城市的破壞 吉見俊哉
民族主義都市主義何去何從?——蘇迪雅梭市長主政下的雅加達的公共生活 阿比丁·庫斯諾
十年之城:南海互聯網發展的公與私 邱林川
八 工與農
勞工移植:東亞的跨國勞動力流動和“點對點”式的全球化 項飆
當代中國第二代農民工的身份認同、情感與集體行動 盧暉臨 潘毅
以農之名:臺灣戰后農運的歷史考察(節選) 陳瑞樺
九 回歸教育
文化研究的三道難題:以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為例 王曉明
文化教育中的敘事與表演行為:作為批判性交流的寫作教學 陳清僑 羅婉芬
學做工:研究所的論文指導與學術工作 蔡如音